简介:
古代孔子以周游列国著称,他曾率领学生在艰难困顿中遍踏山川都邑,广求知识,丰富阅历,考察政风民情,宣传礼乐文化长达14年之久,堪称世界修学旅游的先师和典范。中国历代王朝接待来自欧洲、日本、琉球、俄罗斯、高丽、交趾等国人员来华修学旅游。盛唐时期,来华修学旅游盛极一时,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19岁在长安太学学习,后中进士第,历任司经局校书、左拾遗、左补阙、秘书监兼卫尉卿,玄宗喜其才赐名晁衡[1],在华修学、旅游共53年,著有《古今集》传世;唐玄奘西天修学旅游取佛经也流芳千古;此后的马可·波罗在元朝任职、游学17年,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清雍正六年(1728)还在国子监中设俄罗斯专馆;陶行知也倡导修学旅行,并积极推动“新安小学长途修学旅行团”作全国性旅行,一路修学,一路放映抗日救亡电影,卖进步书报、演讲、劳军,成为当时闻名国内外的“新旅”,他和田汉共同作词的“新安旅游团团歌”成为30年代的著名歌曲[2]。
古希腊、古罗马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古代西方哲人、科学家、社会学家的求知修学旅游最早在此兴起。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亚里士多德等等圣贤都是在周游列国的交流、考察、讲学中形成著作和学术思想的。欧洲修学旅游的高潮兴起于17世纪的“大游学”(grand tour)运动,起初是英国、德国的贵族子弟到法国和意大利求学的“漫游式修学旅游”,正如亚当·斯密所说,“在英国,年轻人一到中学毕业,不等投考大学便被送往外国旅行,这已成为日渐浓厚的社会风气。人们普遍认为,我们的年轻人完成旅行归来之后会有很大的长进”。游学者一边游历名山大川、古城遗址、文化古迹,一边学习语言、文化、社交艺术、礼节礼仪等,游学人群逐渐扩大到了成年人,并且成为知识阶层和社会上层的一种生活方式[3]。至今,在英国仍然流行高中毕业后让学生们休学一段时间,开展旅游等社会活动的做法。
现代但是“修学旅游”一词却源于日本,日本自明治维新开始鼓励修学旅行,它在教学大纲中规定,小学生每年要在本市做一次为期数天的社会学习,初中生每年要在全国做一次为期数天的社会学习,高中生每年则要在世界范围做一次为期数天的社会学习,谓之“修学旅行”,1998年海外修学旅游学生达1 5万人。如今,学生有组织和有计划的修学旅游,成为发达国家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据总部设在丹麦哥本哈根的国际学生旅游联合会统计,90年代初, 该会每年就售出专门针对青少年学生的旅游优惠卡1 5 0多万张[4];德国巴伐利亚州政府明确将修学旅行及其载体——青年旅舍写入了当地的教育法,对修学旅行的课程、方式、时间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2.我国修学旅游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往日益增加,作为一项有特色和有意义的专项旅游项目,修学旅游呈现出进出两旺的势头。本文以入境、出境和国内修学旅游三个大类分别介绍其现状:
(1)入境修学旅游。成为我国目前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黄金旅游市场之一。1)从资源的角度看,我国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其中以陕西、山东、河南、江苏、北京、上海等地为主;2)从产品开发的角度看,修学旅游品种多种多样,如苏州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系列旅游产品:以寒山寺等为载体的宗教专题旅游,以吴门书画为载体的书法绘画吴文化系列游,以古典园林为载体的世界园林遗产游,以评弹昆曲为载体的传统戏曲游,以苏绣、丝绸为特色的工艺美术实践游,以苏州特色餐饮为卖点的姑苏美食游,以大中小学校和特色教育机构为载体的古今修学旅游等。此外各地还有诸如胡同游、书法旅游、佛学旅游、著名学府游、学者故里游等品种;3)从市场和客户的角度看:这些地区的修学旅游顾客以海外为主,海外修学者来自世界各地,地区以欧美、日韩为主;有组织的大规模的跨地域国内修学旅游尚未进入发展阶段;4)从各地重视程度和做法上看,以北京和上海为先导,1993 年北京市就专门成立了“接待日本青少年修学旅行委员会”, 2003年上海成立了“修学旅游中心”,还编写出版了《修学旅游手册》,邀请了120多位海外的中小学校长参加修学旅游活动开幕式,最近又提出联合江浙皖等地区打造华东修学旅游黄金线路;5)从发展趋势看,修学旅游发达的地区已经走出开发的初级阶段,从无序到有序,开始有意识的培养修学旅游品牌,各地正在努力打造修学旅游核心产品和塑造修学旅游品牌,如苏州精心打造开发“活态修学”游,并将之看成是融入国际的契机,曲阜正在构建以孔子故里为历史背景、山东相关城市修学资源为补充的大文化、大修学旅游的产业格局,通过举办“孔子修学旅游节”等方式,挖掘并充分展示曲阜丰富的人文内涵,创新文化体验旅游产品,提升孔子旅游文化品格,打造中国修学旅游第一品牌,曲阜市旅游局副局长刘续兵说[5]: “从长远看,我们就是要创造修学旅游的‘曲阜模式’,打造中国人文旅游的第一品牌”。 (2)出境修学旅游。是近年来我国修学旅游市场的热门产品和热议话题。它以中小学生为主体,目的地以英国、美国等英语国家为主,到日本、韩国、新加坡的也不在少数,多由旅行社组织和留学中介机构,以学习英语会话、感受外国高等教育等内容为卖点,目的大多为学生将来出国留学做准备,这类游学活动的盈利目的性较强,因而活动本身的修学含量普遍不高,游多学少,而且费用较高,变成了贵族消费项目,难以大众化普及,背离了修学旅游的原本价值取向。
(3)国内修学旅游。随着我国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国内修学旅游作为一种传统而现代的素质教育手段被广泛关注,正在逐渐兴起和推广。但是目前的修学旅游一是缺乏政策支持,2008年广东省率先把修学旅游列为中小学必修课,写进教学大纲,具体推动的实施措施尚在探讨拟定中;二是修学旅游项目缺乏规划和设计,不论从理念层面的确立,具体项目的设计,还是实施规划的方案,我们都应该从国家战略层面、国民素质教育和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高度谋划我国的国内修学旅游;三是修学旅游的广度和深度,广度指修学旅游行为的空间跨度,我国现有的中小学修学旅游项目基本以春游、科普参观、第二课堂兴趣活动为主,跨市甚至跨省的修学旅游少见报道;深度是指修学旅游设计对修学者素质影响的深远考虑,体现在各个层面和方面,就项目设计而言,应该摆脱单调、浅薄,流于形式的现状,尽管近年开发了爱心扶贫游、动漫游等多种新形式,但是我们还可以象国外那样更直接的把政治、经济、文化、职业体验和导向等内容融合其中,深度的另一方面是指项目深入的参与性、深刻的体验性以及深远的持续性。
尽管修学旅游自古有之,而且发展迅速、市场巨大;但是作为独立的而且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某种未来趋势的旅游产品,在理论上的系统研究尚未成熟,其概念涵义、特征、分类、市场等问题有待于广大旅游实践和理论工作者深入探讨,形成理论体系。
1.修学旅行析义。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对旅游下的定义是:“旅游可以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6]。” 法国学者让·梅特森认为,“旅游是一种休闲的活动,它包括旅行或在离开定居点较远的地方逗留。其目的在于消遣、休息或为了丰富他的经历和文化教育。”罗伯特。麦金托什从旅游动机的角度指出人们出游的四大动机之一是文化动机,即了解和欣赏异地文化、艺术、风俗、语言和宗教等,表现出了一种求知的欲望[7]。可见旅游的基本目的是消遣和增长知识。修学旅游亦称游学、修学游、修学旅行、教育旅游等。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白四座认为,所谓修学游,主要指针对学生群体设计的以语言学习、教育机构观摩为特点的旅游产品。修学游,既非单纯的旅游,也非纯粹的教学,它介于游与学之间,又融合了游与学的内容,重点在游,而不简单只是修学,是一种以游相伴、以学为主的旅行。也有人认为,修学旅行是指在校学生在学习期间,为了配合课堂及书本所学并弥补其不足,开展的以丰富知识、增长见闻、扩大视野、培养素质、增进交流以及学科实践等为目的的旅行活动。组织学生到对方国家、地区参加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形式,是最能直接体现旅游户外教育功能的旅游产品。 上述关于修学旅游的描述反映了修学旅游的基本功能特征,但存在两方面缺陷,一是仅仅把修学旅游定义为学生群体的行为,忽略了非学生群体,这等于在理论上排斥了更大的顾客和市场,事实上,修学旅游自古以来就是各类人群、各个阶层皆可参加的事情,将来也是;二是强调了学习、教育功能,忽略了修学旅游作为旅游产品的娱乐功能,修学旅游不是读书学习,它本质上是一种旅游行为。综合古今中外的历史实践,修学旅行的定义应该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主旨,以一定的修学资源为依托,以特定的旅游产品为载体,以个人的知识研修为目标,以旅游为表现形式的市场化的专项旅游项目。
2.修学旅行构成要素。罗伯特·麦金托什在《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1980)一书中指出:旅游是由游客、旅游企业、目的地政府和目的地居民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游客的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关系之和。从对客源地到目的地的空间位移过程进行描述旅游者活动的雷珀旅游系统模型[9](Leiper,1987)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旅游系统包括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旅游通道等三个基本要素,旅游者借助旅游交通系统从客源地到目的地出游、逗留以及返回的过程,构成了旅游活动的完整领域。雷珀模型告诉我们所有旅游要素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根据修学旅游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其构成要素应该由以下五项组成:
修学旅游产品 修学旅游者图1: 修学旅游要素结构模型修学旅游企业 目的地政府修学旅游目的地
(1)修学旅游者,是修学旅游产品消费的主体,以在校学生群体为主,各类专项研修旅游爱好者、科研人员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是修学旅游产品存在的前提;
(2)修学旅游产品,是修学旅游的客体,是帮助游学者达成修学游目的的核心要素;
(3)修学旅游目的地,指具备修学旅游资源和服务设施的中心镇,是修学旅游活动的载体;
(4)目的地政府,是修学旅游活动的主导者,它主导修学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修学旅游产品的规划、管理等,通过对旅游行业的一系列管理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收益的最大化的政府目标;
(5)修学旅游企业,是旅游产品的设计、供给和组织实施的功能部门,修学旅游者和修学旅游产品的媒介,由于企业的逐利性,所以旅游企业是修学旅游不可或缺的必要元素,是市场开发的催化剂。完整的修学旅游活动,是上述五个要素以修学旅游者为中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为制约的结果。
3.修学旅游特性。英国著名旅游学专家克里斯·库珀高度概括了旅游的5个本质属性为:社会综合、经济消费、文化休闲、国际政治和生活方式[6]66,修学旅游作为专项旅游产品,除了共同属性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性: (1)教育和旅游的功能统一,修学旅游是典型的寓教于乐的教育产品,同时它的产品内涵充满知识性、产品之间有着明显的主题性差别,在旅游动机和功能上看充满教育性,从形式上看充满娱乐性,从活动方式上看又有体验性,它与学校教育相比较,使知识的传播和吸收变得更生动和直观,富于趣味。
(2)文化和经济的产业统一。文化与经济是互为表里的关系,探寻文化是旅游者的需求,旅游是对文化需求的经济供给,旅游产业体现出明显的文化属性;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产业必须经营和提供旅游文化产品,修学旅游具有文化教育和经济产业的双重属性,是文化与经济的完美融合。
(3)区域和国际的空间统一。文化首先是地域的和民族,然后才是国际的和世界的,修学旅游产品主要是以地域或民族的历史文化为资源,开发设计为可供研修的旅游产品,相对于本地区本民族的修学者而言,国际修学者能使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呈现更大国际意义和价值,也使之更具经济价值。
(4)现实和发展的时间统一。文化是活的,是现世和未来的,随着与旅游的交融,文化也会获得更好的发展;文化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未来方向,整合了更多功能的修学旅游产品是旅游的高端文化产品,它联结着现实和未来,在经济和文化在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4.修学旅行分类。修学旅游可以作狭义、广义的分类,狭义的修学旅游是指在校学生课余课外的修学旅游活动;广义的修学旅游是指所有以修学为主题或目的,以旅游为手段或形式的出游活动。本文所议指狭义的修学旅游。在国际视野看,修学旅游可以分为入境游、出境游和国内游;按行为模式可分为团体修学旅游和个人修学旅游;按学科分类可分为自然科学修学旅游和人文社科修学旅游;按体验程度可分为单向体验修学旅游(听讲、观光等)和双向体验(互动和参与)修学旅游等。
3发展趋势
1. 国民素质教育的要求。国民素质是一个国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条件,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从国家利益和意志的层面看,随着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我国正在从国家战略层面、国民素质教育和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高度规划国内修学旅游,国内修学旅游作为一种传统而现代的素质教育手段被广泛关注,正在逐渐兴起和推广,2008年国家开始推行“国民休闲计划”,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从小培养国民的旅游意识, 开展修学旅游,广东省作为先行先试的试验区还直接将修学旅游列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写进教学大纲。
2. 经济发展的需求。旅游业是关联度极高,带动性极强的综合产业,其乘数效应和加速效应非常明显;每逢金融危机和经济困境,旅游业都是充当首先被启动和带动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可间接带动7个人就业,如果按照行业来计算,旅游业已经成为国内经济的支柱产业。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政府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应对,将变外向型经济为内需型主导的经济模式,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拉动内需,修学旅游应运而生、应运而旺。
3. 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从旅游者的角度看,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为了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和实现,修学考察旅游是文化旅游产品之一[10]。从本质上看,旅游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旅游者的根本动机之一就是寻求和购买一种文化体验和享受;当前,修学旅游的主体尚停留在学生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旅游不仅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须,而且对人生阅历和知识吸纳的需求质量也正在不断提高,对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需求的升级是促使产品升级的原动力,旅游产品的升级发展经历了从“游山玩水”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过程,又从休闲度假向包括娱乐体育、医疗保健、文化研修等多功能、高层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和形式加入到修学旅游者的行列中来,未来旅游产品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文化比重的增加,更高层次的旅游就是文化旅游,最能表达文化旅游内涵的旅游形式就是修学旅游。
4.终身学习理念的兴起。随着被国际企业界誉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管理圣经《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风靡中国,学习型组织理论成为企业、高校、政府追捧的知识经济时代的现代管理理论,它的核心定义是:学习型组织是全体组织人员能全身心地投入并持续增长学习力的组织;它的六要素之一就是“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学习型组织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管理理论,其核心理念是:全员学习,实现自我超越;终身学习,把学习作为毕其一生的常态。2001年国家主席江泽民提出我国要"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2002年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此,学习型组织理论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并成为社会生活主流价值取向,这将成为修学旅游发展的社会动力。
[10] 肖星,张伟强,王景波等.旅游策划教程【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93-99 [6] 张俐俐,蔡利平.旅游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6 [7]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8
[8] 王建喜.青少年修学旅游市场研究,市场周刊【J】.研究版2005,(3) [9]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4出境旅游
美国夏令营
1.感受美国本土文化
2.走进世界十大名校
3.畅游全球知名景点
4.探访美国五座名城
5.体验异国校园生活
美国游学夏令营,是以拓展学生视野、提高英语水平为主要目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互动性强,管理有序的活动。它向参营学员提供了解美国文化,结交国际朋友,体验海外生活的机会。在活动中学生即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又锻炼应变能力。集中进行的强化英语学习,活泼有趣,寓学于乐,令你告别哑巴英语,轻松愉快地提高英语水平,为你进入高阶段学习助一臂之力。
意大利夏令营
正在作画的同学们
1、安排威尼斯彩色岛游览,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div style="text-transform: none; background-color: rgb(25